在AGI(通用人工智能)重塑世界的今天,人类的核心竞争力究竟是什么?当机器逐步接管标准化、可编码的任务,我们又将如何构建属于自己的“能力护城河”?未来的教育图景,又将如何走向人机共生的新范式?
2025年10月30日下午,《研究生综合素质养成与实践》《大学生综合素质养成与实践》课程在演播厅迎来第三讲。本次讲座特邀福耀科技大学常务副校长徐飞教授,带来题为《AGI时代的非编码能力与人机混合式学习》的前沿分享。学院教师、2025级研究生与本科生、低空经济协会学生代表现场参与,同时吸引2000余名观众通过线上直播同步观看,共探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变革与人才发展之路。
讲座开篇,徐飞教授以宏观历史视野为切入点,梳理人类文明演进脉络。他指出,从文艺复兴到工业革命,再到当下的人工智能浪潮,每一次关键节点的变革都深刻改写着世界发展轨迹,而当前AGI带来的,更是一场集革命性、颠覆性与系统性于一体的全局变革。
徐飞教授聚焦通用目的技术(GPT,General-Purpose Technologies)的核心特性,深入解读其“生成性、通用性、涌现性”三大特性——生成性让AI具备自主创造内容的能力,通用性使其可跨越多个领域发挥作用,涌现性则让模型在海量数据训练后诞生远超预设的复杂能力。他进一步梳理出AGI当前的五大前沿方向,并抛出关乎人类未来的终极命题:AGI究竟是人类新文明的开始,还是文明终结的开始?
面对这一深刻挑战,徐飞教授给出应对方向:在AI时代,我们必须从“学会”转向“会学”。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他强调,日常积累的细微之处、持续强化的哲学思辨能力,以及对本源性、形而上问题的深度思考,将成为人类在AGI时代重新锚定自身价值的关键。
“AGI对人类社会最为根本的改变,将发生在教育领域。”徐飞教授引用卡耐基梅隆大学数学系教授罗博深的观点,直指当前教育的痛点——传统教育仍停留在事实性、概念性知识传授与低阶能力培养层面,难以触及元认知与创造创新能力的核心。
随着AGI在信息处理、知识重组领域展现出纳秒级的高效优势,知识半衰期急剧缩短,传统的“以知识为中心甚或能力中心主义”将淡出教育。徐飞教授呼吁,教育工作者与学生需共同反思“学什么、教什么、怎么学、怎么做”,推动教育理念从“传授知识”向“激发智慧”转型,将教育重心从AI擅长的“可编码能力”,转向人类独有的“非编码能力”,以此应对“走出校门即知识过时,毕业即失业”的现实挑战。
在课程互动环节,各学习小组围绕预先布置的思考题,结合自身专业展开精彩汇报。汇报内容涵盖“人工智能与人类智能辨析”“如何提升非编码能力”“如何赋能人机混合式学习”,以及丹尼尔・平克提出的“决胜未来的六大能力”等主题。
徐飞教授对各小组的汇报给予评价,肯定了同学们准备的充分性、展现的阳光朝气,以及内容的系统性与完整性。同时,他也提出殷切期望:要领悟“大道至简”的智慧,将复杂概念梳理清晰,既要把道理说透,更要形成深刻见解,最终实现学以致用,让知识真正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AI擅长‘晶体智能’——即知识存储与标准化应用的时代,人类必须深耕‘流体智能’——那些源于直觉、关乎价值、依托情感的深层能力。”徐飞教授指出:非编码能力的内涵正是指那些无法通过简单算法和模型生成的能力,而这些能力正是人类在AGI时代的“能力护城河”。
他进一步阐释“非编码能力”的外延,包括直觉、潜意识、悟性等难以量化的感知力,好奇心、想象力、创新力等驱动探索的创造力,批判性思维、第一性原理思维等深度思考能力,跨学科整合形成的“π型人才”优势,以及基于良知、正义的伦理价值判断,还有包含同情心、悲悯心在内的复杂情感认知。
徐飞教授结合梁启超以及布鲁姆教授等人的“知育、情育、意育”三育观与孔子“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的育人理念,强调未来教育的着力点在于意志力(德育)、价值塑造(情育)以及好奇心、想象力、批判性思维培养(知育),引导学生从单一领域的“I型专才”,成长为跨学科融合的“π型通才”。
针对知识半衰期缩短的现实困境,徐飞教授提出“人机混合式学习”的破局方案。他强调,这并非简单将AI作为辅助工具,而是要构建“教师—学生—AI”三元协同的认知生态系统,实现“1+1+1>3”的智能增强效应。
在这一生态中,教师角色从传统“知识传授者”转型为“认知引导者”与“价值塑造者”,聚焦学生高阶思维与非编码能力的培养;AI则承担知识检索、标准化任务处理等基础工作,成为学生的“认知伙伴”,释放学生精力以专注创新思考与复杂问题解决。徐飞教授用“HI+AI=IA”(人类智能+人工智能=智能增强)的公式,清晰阐释人机协同的核心逻辑。
他同时提醒师生,在善用AIGC工具开展对话式、反思式、跨学科学习,实现“低能到高能、单能到多能”能力跃升的过程中,需警惕“认知负债”与能力外包风险,坚持“向内修为、向外拓展”的成长路径,避免过度依赖AI导致自身基础能力退化。他深情寄语师生:怀揣远大梦想,立下高远志向。人生需拼搏,爱拼才会赢。
讲座尾声,主持人黄红武教授对本次分享给予高度评价:徐飞教授以清晰的底层逻辑、丰富的学科交叉视角与深厚的哲学思辨,为我们勾勒出AGI时代教育发展的全景图。整场讲座观点鲜明、推理严谨,金句、警句连连,既有对科学的前瞻,又充满人文关怀,为师生带来深刻的启发与影响。
在AGI重塑世界规则的当下,徐飞教授的讲座不仅是一次知识的传递,更是一场思想的启蒙。教育的终极使命从未改变——唤醒人的自觉、塑造人的品格、释放人的潜能。而这份依托非编码能力构建的“人类特质”,正是任何智能都无法替代的核心竞争力,也是人类在人机共生时代赢得未来的关键所在。
本次课程同时也纳入学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专题培训,学院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成员到场聆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