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黄谟涛教授领衔新著的《海空重力测量理论方法及应用》正式出版

发布者:智慧海洋与工程研究院发布时间:2025-02-14浏览次数:41

日前,由我院黄谟涛教授领衔的海洋重力场研究团队新著的《海空重力测量理论方法及应用》一书,已由科学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我院欧阳永忠教授、陆秀平教授参与编写,中国科学院杨元喜院士、孙和平院士和中国工程院李建成院士分别为本书作序。海洋重力场研究团队主要来自天津海洋测绘研究所、福建理工大学和自然资源部南海调查中心。

《海空重力测量理论方法及应用》全面系统地研究论述采用海空重力测量的两种技术手段测定海洋重力场的理论方法和应用,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作业标准和数据获取体系、数据分析和处理体系、数据产品制作和应用体系,较好地回答“为什么测、用什么测、测到什么程度”“怎么测得细、改得准、校得精”等科学问题,反映了当前该研究领域的先进学术水平。


本书由15章构成,95.8万字,主要内容包括海空重力测量需求分析论证与技术设计、传感器性能测试与评估、原始数据归算与滤波处理、误差分析建模与精细化处理、多源数据融合与数值模型构建、数据综合应用与效能评估等六大部分。凸显了实用性、全面性和先进性三大技术特点。

面向作业需求、服务应用

书中每一个专题研究紧密围绕海空重力测量作业和工程应用实际需求展开,不仅深入剖析并回答了诸多关键科学问题,如“为什么测、用什么测、测到什么程度”“怎么测得细、改得准、校得精”等,还通过持续不断的海空重力测量作业和特定试验数据的多维度分析及深层次思考,挖掘并解决了一系列新问题,有力推动了我国海空重力测量作业能力和水平的提升。

体系完整、系统全面

经过多年发展,海空重力测量已形成较为完整的技术体系,本书从理论和实践双维度,对海空重力测量涉及的重力信息获取、数据分析处理和数字产品制作与应用等技术全流程的各个技术环节进行了系统而全面的分析研究和论证,为读者呈现了一幅海空重力测量技术的全景图。

聚焦前沿、突出创新

以拓展和完善海空重力测量技术体系为目标,本书秉持吸收继承与开拓创新相结合的理念,通过理论方法创新和作业实践验证,在海洋重力场特征分析计算、海上测量作业技术设计、重力测量仪器性能评估、海空测量载体精密定位、测量动态环境效应补偿、数据滤波与精细化处理、重力数据向上和向下延拓、多源重力数据融合处理以及外部扰动引力计算与大地水准面精化等一系列关键技术难题上取得重大突破,成果斐然,不仅拓展了海洋重力场测定的技术方法体系,更丰富完善了地球重力场研究的理论方法体系。

黄谟涛教授与其科研团队长期致力于海洋重力场测量理论方法及应用研究,在海洋重力场理论建模、体系构建和工程应用等多个研究领域做出了重要创新。特别是最近十多年来,其团队在海空重力测量需求论证与顶层设计、观测数据归算与精度评估、测量误差分析处理与分离补偿、地表重力观测向上延拓、航空重力观测向下延拓、海域重力数据模型构建、地球外部重力场逼近和大地水准面精化等方面,取得了一批有较高应用价值的研究成果,显著提升了我国海空重力测量的技术能力和应用水平。该书是研究团队最近十多年积累的科研创新成果的总结,内容较为全面,体系较为完整,既展现了研究成果的理论性和先进性,又体现了创新成果的实用性。

《海空重力测量理论方法及应用》的出版,是该团队在海洋重力测量领域多年科研成果的集中展现,也为该领域的研究者和从业者提供了极具价值的参考资料,将有力推动我国海空重力测量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未来,我院将持续深耕海洋领域,砥砺前行,为海洋事业贡献更多福工海院智慧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