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资源智库课题研究指引(2024年版)
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经济思想、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落实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部署,推进自然资源智库建设,制定《自然资源智库课题研究指引(2024年版)》。请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参考本指引有关内容,联系自身实际,积极推动相关领域的理论和实践研究,为自然资源管理提供政策储备和决策支撑。
在研究过程中,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要按照自然资源部党组加强自然资源智库建设、健全自然资源决策咨询制度有关部署,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坚持底线思维和系统观念,深入一线调查研究,遵循“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研究规律,高起点、跨学科、宽视野、多角度推动智库研究内容创新。要重视智库研究,加强对自然资源智库课题研究的人财物保障;要加强部省联动,及时总结成熟的地方实践和试点经验并上升为制度性成果;要加强研究交流,注重信息、数据和成果的共享共用,强化重大研究成果的及时转化应用;要以自然资源智库课题研究为纽带,鼓励和推动地方智库研究基地建设。
一、坚持理论创新,加强自然资源基础理论问题研究
(一)深入研究自然资源基本概念,重点回答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框架下自然资源的定位,特别是在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深入研究自然资源基本属性,在当下中国,自然资源具有生态、经济、社会、文化、安全等多重属性,要科学界定不同属性的内涵与外延。
(三)深入研究自然资源基本关系,把各类自然资源之间、人与自然之间、自然资源保护开发利用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搞清楚。
(四)深入研究自然资源基本规律,总结提升自然资源保护开发利用实践中的规律性认识。
(五)深入研究自然资源理论体系,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自然资源基础理论架构。
(六)深入研究自然资源重大实践问题,推动自然资源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
二、立足粮食安全,加强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耕地保护若干重大战略问题研究
(一)工业化城镇化中后期建设占用耕地的变化趋势。
(二)南北耕地增减的态势及影响。
(三)把握好量质并重、严格执法、系统推进、永续利用等重大要求,确保18亿亩耕地红线决不突破。
(四)改革完善耕地占补平衡制度,将各类对耕地的占用统一纳入占补平衡管理。
(五)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开发利用各类非传统耕地资源,搞好盐碱地综合改造利用。
(六)树立大食物观,在保护好生态环境前提下把食物生产从耕地向整个国土资源拓展。
(七)完善党政同责的耕地目标责任考核制度,建立务实管用的约束激励机制。
三、统筹发展与安全,加强能源矿产安全保障战略研究
(一)立足国内、用好两种资源两个市场,保障能源矿产安全。
(二)推动制度和技术创新,促进国内能源矿产增储上产。
(三)适应新兴产业发展,加快战略性矿产勘查开发前瞻性布局。
(四)先立后破,通盘谋划化石能源逐步退出和清洁能源安全可靠替代。
四、锚定海洋强国建设目标,加强海洋发展重大问题研究
(一)全面加强海洋强国建设实施路径研究。
(二)加快推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三)协调推进海洋资源保护与开发。
(四)提高海洋生态保护修复水平。
(五)强化海洋科技支撑。
(六)更好开展极地大洋科考。
(七)深化海洋领域国际合作、参与全球海洋治理。
(八)增强我国海洋文化传播力、影响力。
五、着眼自然资源管理,加强国家生态战略研究
(一)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的内在机理和保护治理规律。
(二)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管理体制、投入机制和法治建设。
(三)一体推进荒漠化、石漠化治理和湿地保护系统设计。
(四)落实“双碳”目标,提升自然生态系统碳汇功能。
(五)处理好划定生态保护红线与原住民生产生活、重要能源矿产勘探开发的关系。
(六)建立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
(七)建立市场化、多元化生态修复投入机制。
(八)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拓宽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路径。
六、围绕“两统一”职责,需重点关注研究的其他重要课题
(一)适应我国经济发展空间结构的变化,持续优化国土空间和重大生产力布局。
(二)衔接“多规合一”改革,建立覆盖全域全要素、差别管控的国土空间用途管制体系。
(三)适应数字中国建设要求,发挥市场在测绘地理信息数据要素配置中的作用并完善政府规制。
(四)总结推广委托代理试点经验,更好履行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职责。
(五)统筹资源要素单行法之间的关系,加强自然资源综合立法。
(六)健全完善国家自然资源督察制度,推动建立统一的督察体系,强化督察工作机制。
(七)在耕地保护严格执法中实事求是、尊重规律,保护农民利益。
(本文有删减)
(信息来源:自然资源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