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韦建刚:加大支持以厦门大学、中国海洋大学的海洋学科为主体的国家级海洋创新合作平台!

发布者:智慧海洋与工程研究院发布时间:2023-03-07浏览次数:113

我国海域面积辽阔,海洋生物资源丰富,新兴海洋生物产业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近年来,国际上海洋药物的研究已取得丰硕成果,一些国际知名的生物技术公司或医药企业已投身于海洋药物的研发和生产,如美国辉瑞、瑞士罗氏、德国拜耳、美国礼来、日本先达、英国史克毕成等。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在海洋抗肿瘤药物、海洋生物抗菌活性物质提取、抗心血管病及放射性药物研发、海洋生物酶及海洋功能食品等海洋生物技术上取得了进展,而我国该产业竞争力还有待加强。据统计,2021年全国主要海洋产业增加值34050亿元,其中海洋医药业仅占比约1.5%,主体经营海洋生物医药技术开发的企业起步晚、数量少且研发周期长,海洋开发技术和海洋生物医药技术不足,导致我国海洋技术成果产业化不足5%。

为此,本届全国政协住闽新任委员、福建工程学院副校长韦建刚带来了《关于协同赋能我国海洋生物医药产业竞争力水平的提案》并从以下四点展开建议。

一、高标准、系统化推进“国家海洋创新实验室”及其创新平台建设,以科技链带动产业链群提质增效及系统竞争力。建议加大支持以厦门大学、中国海洋大学的海洋学科为主体的国家级海洋创新合作平台,形成以国家和省海洋科技创新平台为引领的发展架构。系统配套推进各省级“海洋创新实验室”产业园区建设,高标准、严准入、防重复地做强做优海洋公共技术与公共服务功能平台;建立以产业研究院对外、科技转化平台为中试与产业化孵化加速器、龙头涉海企业参与的协同创新体系;尝试建立公共研发平台的龙头企业参与并共享公共平台关键设备的供应链金融体系,助推科技智力资源轻资产运作。

二、营造创新生态链,打造全链条、互带动、良循环的海洋科技创新生态圈。以市场龙头为产业链主体,以国家海洋碳汇交易中心为抓手、高水平海洋智库为沟通桥梁、海洋产业研究院的科技孵化与知识产权合作机制为基础、以绿色金融为支撑,合力打造全链条式协同创新竞争合力。高标准推进“海洋产业园区、海洋产业研究院、产业智库、产业金融及海洋文化”共同形成科技链带动产业链的良好生态。以海洋产业研究院、科技种子公司的市场主体参与合作等模式创新推动研发与成果转化,加速知识产权转化和产学研用对接。

三、配套支持创新海洋生物医药细分领域的研究和成果转化。用好科技链带动产业链的创新平台赋能机制,开发已知资源与未知资源相结合,在生物成分的提取、组合、改造等方面深入研究和创新,重点发展海洋创新药物、功能性生物制品、功能性食品、海洋生物材料等细分领域产业。加大海洋生物基因、海洋药物、海洋生物制品的研发与产业化。系统推进生物疫苗佐剂、医疗器械材料、仿制药等实现突破, 加大对重要生物技术产品研发、产业化示范项目的支持,推动生物医药产业的延链、强链,系统抢占未来海洋科技产业制高点与产业链融合的聚焦点。

四、构建海洋生物赋能生物医药产业的协同创新应用机制。应加大协同应用与科技消费机制建设,鼓励大数据与AI技术基于安全基础上更多地应用到海洋生物医药的资源挖掘、创新研发、产业化等方面,精准引进国际相关涉海生物医药头部企业主体,形成产业集聚,建设高效的海洋药物与生物制品研究技术管理平台和孵化推广基地,打造国家级“蓝色药库”,以智库为引领带动海洋产业科技、市场主体、产业基金、人才的软实力建设与产业竞争力的系统提升。

韦建刚表示,作为新任委员,深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今后将持续为福建省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发声”,争取更多的支持。

(文章来源:中国网海峡频道)